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胡月)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全面依法治國要從娃娃抓起”重要指示精神,9月13日,漣源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、檢察長廖斌攜副檢察長陳雅、檢委會專職委員謝治中及未檢干警來到漣源市第一中學,為同學們展開一堂主題為“增強法治意識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”的法治宣講課。
課上,廖斌從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入手,用鮮活的案例為大家敲響警鐘,針對當今社會在未成年群體中易發(fā)的電信詐騙、校園欺凌、性侵害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重點講解,告訴大家如何辨別、以及面對這類問題時應該怎么做。深入淺出地普及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《民法典》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(guī)。
他告訴同學們,法律是社會文明的標志,深植于每個國民心中的規(guī)則意識、守法意識和對法律的尊重與信仰,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志;法律是人們行為的準則,法律的強制性會讓人心中敬畏,規(guī)范人的行為,從而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氛圍;法律是社會利益的調節(jié)器,生活中難以調解的問題和矛盾,需要通過法律來定紛止爭、明確權利義務、調解社會矛盾、維護社會秩序;法律是公平正義的守護神,法不能向不法讓步,法律的存在能夠充分保障和尊重公民人身安全與權利,弘揚社會正氣,消除社會戾氣,鼓勵公民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,引領社會公眾養(yǎng)成保護弱勢群體的風尚;法律剛正不阿但絕不是冷冰冰的,檢察機關的辦案理念是,當一個本性善良的公民不小心觸犯了法律時,司法機關在執(zhí)法辦案中應將“天理、國法、人情”融為一體,體現(xiàn)人文關懷,讓法律釋放出它的溫度。
漣源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梁丹為漣源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、檢察長廖斌頒發(fā)聘書
“幾個親朋好友在一起吃飯喝酒,其中一人因為喝酒過量猝死了,誰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呢?”
“在座的同學們都還是未成年人,如果我們在看網(wǎng)絡直播時,給過主播打賞,家長能否把錢要回來呢?”
“我們同學間下課后一起打籃球,在搶球時摔傷,能否要求一起打球的同學賠償醫(yī)療費呢?”
檢察官與同學們親切互動,一中學子踴躍答題,現(xiàn)場討論氛圍熱烈。
這堂法治課,不僅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法律的威嚴與重要性,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更讓大家樹立起正確的法治觀念,增強了尊法、學法、守法、用法的自覺性,為營造和諧、安全的校園環(huán)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接下來,漣源檢察將持續(xù)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,把法治宣傳帶去更多地方,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、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檢察力量。
責編:王彩英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